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50 点击次数:54
一杯奶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,将网红茶饮品牌推上舆论风口。3月22日,上海消费者林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,从茉莉奶白购买的奶茶中抽出一整块印有品牌标签的透明塑料袋。画面显示,异物尺寸几乎与杯口相当,插入吸管时明显受阻。该视频24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,阅读量突破2亿次。
千元赔偿难平质疑
据林女士后续披露,涉事门店当晚支付1000元赔偿金,但消费者坚持保留物证并要求公开调查结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门店监控因设备老旧导致操作画面模糊,工作人员承认"事发前仅安装两个监控探头,无法覆盖全流程"。这一细节引发网友热议,有评论称"监控模糊比奶茶里的塑料袋更让人不安"。
品牌致歉背后的管理漏洞
茉莉奶白于3月23日晚发布致歉声明,确认异物系"操作流程疏忽所致",并对上海涉事门店实施闭店整改。声明强调将加强全部门店监管,但未具体说明塑料袋如何通过接单、备料、封装等多重工序。值得关注的是,涉事品牌正处于高速扩张期——创立4年门店突破1071家,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增近400%,但食品安全投诉量同期增长320%。
行业痼疾再遭拷问
业内人士分析,奶茶制作涉及原料分装、设备清洁等12个关键控制点,塑料袋混入暴露分装环节监管缺失。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,茶饮行业异物投诉占比达37.6%,其中塑料制品占比超四成。此次事件中,消费者除要求经济补偿外,更呼吁建立原料追溯系统。目前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,品牌方称正配合审查并升级后厨监控系统。
资本狂欢下的安全隐忧
作为2024年获阿里系近亿元战略投资的品牌,茉莉奶白曾计划将70%融资用于供应链升级。但此次事件凸显加盟模式下品控难题——其1071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达68%,而2024年食品安全违规案例中超八成发生在加盟店。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专家指出:"茶饮行业‘重营销轻品控’的顽疾,需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原料全流程追踪才能根治。"
这场由奶茶杯里30厘米塑料膜引发的危机,撕开了新消费品牌野蛮生长的另一面。当消费者开始用"食品安全放大镜"审视每杯饮品时,或许正是行业回归品质初心的契机。